马桥成校家政服务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日期:2015-11-25   浏览:2837 次

马桥成校自2009年独立建制以来,在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农村基层为依托,积极开展农村失地农民、外省籍职工、后备劳动力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社区教育方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几年,我校承担了相应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任务,免费开设育婴师(初中级)、中医养生、烹饪(家常菜)、点心制作、丝网花制作等各类家政培训班,面向全街道及附近居民,共达二千七百多人次。为让这些参加培训的学员真正掌握家政服务的专业技能,积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我们以学校为平台,以市场为需求,严格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的要求和海宁市有关家政服务培训工作的会议精神,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并在组织落实生源、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肯定。

一、面向社会,精心组织培训生源。

要有效组织生源,就必须做好社会调查,选好招生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我校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细致的社会调查。调查表明这些家政服务人员工作很不稳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家政职业教育,主要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村妇女和街道失地农民,她们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能力较差,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多数属于“即来即做、边做边学”的状况。因此效果不理想,远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要。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与服务人员技能贫乏的矛盾不断显现,再加上家政服务员流动率较高,服务周期不稳定且不需持证上岗,导致市场上经过正规培训的家政人员寥寥无几。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居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的特点日趋明显,很多家庭具备了接受社会提供家政服务的能力和条件,家政服务业越来越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家政服务不仅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家务劳动,还包括了子女教育、病人护理、老人养生、孕产妇及婴幼儿护理、现代家居用品的养护等内容,要求服务人员必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诚信敬业精神。为此,我们全体教师深入各村、企业、幼儿园开展招生调研,倾听她们的想法,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真正想从事家政服务行业来参加培训。

二、精选培训内容,符合家政市场需求

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的要求,我校基本向家政服务员提供以下主要培训内容:(1)家庭清洁卫生: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清洁卫生,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2)家庭烹饪:能运用蒸、煮,煎等技法制作主食,能运用蒸、炖、拌、煎、煮,炸等技法制作菜肴。(3)家用电器使用常识:学员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4)衣服洗涤收藏:学员能够识别衣物洗涤标识,能根据衣服的质地选用洗涤剂,能洗涤和晾晒衣物,能熨烫和收藏各种衣物。(5)家庭护理:学员应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能安全看护婴幼儿,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6)中老年养生:学员掌握简单的中医经脉学,初步穴位按摩推拿方法。(7)计算机培训:学会一些基本电脑操作知识,能简单处理办公软件,QQ聊天、上网冲浪等。

除了以上专业知识,我们一般都要安排的时间进行家政服务员基本常识的培训,以提高他(她)们的自身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基本常识主要有:(1)家政服务员职业操守、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职业心态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2)礼仪习俗:包括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日常生活礼节,社会习俗等知识。(3)相关法律常识、劳动法、民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4)安全与卫生知识,主要有人身安全与自我保护,交通安全知识,家庭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等常识。学员利用晚上或双休业余时间集中培训的时间一般为半个月,计120课时,培训结业后,大部分参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者领取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三、加强保障措施,确保培训到位

有了学员,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就可在培训目标上确定正确的方向,并根据确定了的目标,再精选好配套的,行之有效的培训内容——或在已有的现行相关教材中选取,或自定目标,自编讲义。我们坚持按学员的需求“点菜”,按“菜”配料,一切以社会和学员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1、加大硬件投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实训设备设施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基础。为保证家政服务员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我校在培训期间专门设置了理论教室和实训教室。理论教室都配有电脑、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实训教室以餐饮工具、手工制作材料、婴幼儿照料护理、家庭保洁、衣物熨烫、营养餐制作等为主要实训内容,分别从不同的专业公司租借婴幼儿模型、理疗床、听诊器、血压计、轮椅、炊具、灶具、烫衣板、熨斗、吸尘器等教学材料,确保参训学员有充分的实训设备设施进行动手能力训练,保证了学员的学习和实训效果。

2013年暑期,我校和街道妇联合作,通过宣传发动,自主报名,共有55名妇女参加了育婴师(初级)培训,邀请了市妇保院、卫校和二院育婴专家前来授课,经过十二个半天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共有41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36人取得了育婴师(初级)职业资格。我们培训全部利用晚上或双休日开展,因此学员到课率很高。今天上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开展育婴师(中级)培训,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更有信心,办学更灵活,共有66名学员参加,49名学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大家的学习热忱得到了激发,气氛很活跃。这种利用晚上双休休息时间培训做到务农打工两不误的模式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

2、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有专(兼)职教师20多人,大部分有中高级职称。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首先我们严格按照商务部《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要求选用教材。其次我校积极与海宁市二院、市妇幼保健院、海宁卫校等单位合作,将社会上优秀的教师请进来参与培训。通过专兼职结合、外聘专家等形式逐步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能满足学校发展及家政服务员培训专业需要的优质师资队伍。

今年六月份我们开展中老年养生培训班,专门邀请国家一级推拿师李建祥老师前来授课,参加学员49人,李老师从中医经脉学入手,细致讲授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按摩推拿的手法来缓解身体的小毛小病,并进行了现场示范。教师认真讲,学员听得入味,最后共有16位学员参加国家推拿师资格考试,这在我们海宁市尚属首次。又如为了让家政服务员掌握基本的烹饪技能和营养配餐常识,我们特聘了国家高级技师许关寿,他在讲授营养配餐时,一边讲,一边演示,学员也可以自己动手,家常菜做好后大家品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制度建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4、加强动态管理和教学过程监督。每开展一期培训,开班之际我们都会举行一个简短的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对学员提出学习上的期望和要求,强调学习纪律,实行实名签到及点名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不认真学习的学员进行思想沟通;对因故未能按时参加培训的学员及时走访和了解情况,并将相关的课堂培训讲义带给学员,从而使学员可以通过自学或询问身边的学员以达到培训效果;对因特殊原因未能正常完成培训学业的学员采取补课或下期再学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我校还安排专人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电话回访,关心学员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做好回访记录,尽力为学员提供帮助和服务,确保每位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了引导和帮助学员就业和创业,我校拟写了一份《家政服务员培训问卷调查》,要求每个学员认真填写,以便随时联系。

5、加大教学费用支出。针对在农村基层开展教学培训,学校除了免费发放给学员教材、学习用具外,一方面从网上购买教学视频免费发放给学员;另一方面将教师的备课材料整理成册免费发放给学员。为了保证基层学员的学习效果,每次基层开班我们通常都和所在村部联系落实教学场地问题,进行实地查看以保证学员良好的学习环境。然后将实训设备运送到村部教学点,我校为保证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还对相关教学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测试,对有问题的教学设备进行及时更换。培训结束后再安排专门的车辆将实训及教学设备运回学校,虽然大大增加了教学成本,但保证了教学质量并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我们在办学中,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几个问题:首先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调集与建设,与当前办学工作的实际,还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会成为更好地开展培训的制约因素。其次是目前尚缺少系统性和贴切性的家政培训教材。要使家政培训得到进一步发展,教材方面亟待加强联合开发的力度。还有家政培训的运作管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和广大学员朋友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感情,让学员实现学以致用令我们倍感欣慰,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家政服务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虽然在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理想的地方,安置落实和扩大就业还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我校坚持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家政服务相关政策,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我们的家政服务培训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加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