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马桥街道农民素质培训总结
日期:2019-12-23   浏览:1194 次

二0一九年,马桥街道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街道党委、办事处中心工作和马桥发展大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将我街道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开展农村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实现“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实施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意义重大。为此,我们马桥街道党委、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年初就制定了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计划,还专门发文组建了农民素质培训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一年来,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支持下、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下,成校立足自身职责,发挥优势,坚持“方便、实用、有效”原则,力求学得会,抓好政策指导、素质培训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认识,营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良好社会环境,我街道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微信公众号,招聘宣传会等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发动,营造起良好的“学技能、强素质”的氛围。

  二、明确任务,抓好培训实施工作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50多期,涉及梨树、蔬菜、水利、农机、计算机、会计、花卉、育婴等多个方面,培训总人数达5183人次,其中农技专业培训104人,高素质农民培训52人,两创实用人才45人,育婴师烹饪中式面点等家政服务200人,农民务工岗位培训2100多人。培训主要对象是农民、职工包括村干部、种植户及企业生产、经营者、会计等。培训班受到了村干部及农民、企业职工的普遍欢迎,在培训过程中大家自始至终聚精会神、认真听讲,还不时提出有关问题,互相之间也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农民朋友普遍反映获得了不少新知识,并且发放配套技术资料。

三、注重特色培训,力求取得良好效果

1、在注重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及时宣传中央、省、市有关支农政策、措施和择业观教育,使农民对农业生产增强了信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结合实际,开展各项培训。为加快推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一步促使马桥街道原湖塘片绿色无公害水果(南方梨、葡萄)产业发展,举办了桥街道梨树丰产技术管理培训班,尤其为达到直观效果,老师采用投影仪等技术,深入梨园实践指导修剪,深受农户欢迎;针对我街道农产品质量、单季稻高产方面存在的不足,举办了农产品培训、单季稻高产管理培训。

3、着眼实效,寻求质的提升。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寓教于乐,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以空中电波为载体,作通俗易懂的语言,自己身边的典型生动事例来向农民朋友传授劳动技能,提供实用技术、致富信息,使更多的农民朋友能以这种形式参与学习,接受教育,走上致富之路,并为广电站提供许多农业稿件。

4、立足实际,抓多元化培训。根据我们街道的实际情况,垃圾分类的深化工作,美丽庭院的建设,举办美丽庭院花卉园艺工培训,通过每一次课堂实践操作,花草养护,病虫害防治,切实让农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平时生活中,装扮美丽的家园。如4月27日组织花卉园艺工到长安虹越花卉园区参观第二届世界花园大会。9月29日,邀请了浙江大学农研究甩施泽彬教授前来授课进行指导。

5、注重村干部素质培训。村级基层干部是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纽带。为此在抓好农民素质培训的同时,不放松对村干部的培训,通过他们把农技知识传递给农民。

6、建立信息机制。落实专人建立档案,对每次培训及时向海宁教育网及马桥信息网报送信息,做好培训人员签名、培训纪要等工作。

四、特色亮点:

1、推动创建美丽乡村工作实实在在。如为了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利众村积极将文化融入,让河道利众村积极将文化融入,让河道既有颜值,更有内涵。做好基础河道环境美化之后,又在沿岸增设“孝”文化、垃圾分类等文化景墙,与河岸的环境绿化、设施等相融合,为村民文化休闲开辟了新场地,让村民在休憩中学习人文历史知识。此外,利众村还对整个村庄进行改造提升,让河道串起了古银杏文化园、法治文化园等自然、文化节点。环境美了,来河边休憩的村民也变多了。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总能在河道边看见三五成群闲聊家常的村民。为进一步满足村民休闲、纳凉、亲水等需要,还对栈道等亲水节点及休闲设施、岸边绿道进行新建与提升。如今,走进利众村冷水湾的中浜—北浜,碧水清波荡漾,廊桥蜿蜒曲折,青砖瓦黛的民居点缀其间,尽显美丽乡村好景致。为了让这番美景永葆生机,今后,利众村将按照“乡村美丽河湖”建设的总体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好美丽乡村河湖建设成效,成为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

  2、发挥群众优势,形成垃圾分类自我管理新风尚。在马桥的每个村(社区),都有这么一群人,一件红背心、一个蓝口罩、一把灰火钳,时常围着垃圾桶打转。在桐溪社区,他们被叫做“桐管家”;在先锋村,他们的名称又是“大爱先锋”,不管称呼是什么,他们的共同身份都是马桥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

  马桥街道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深谙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群众监督群众,群众帮助群众。再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也顶不上在混投时邻居的一声劝阻,再苦口婆心的宣传告知也不及及时帮助纠正投放错误,这是最初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的初心,也是运行之后的实际成效。如今,街道各村(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人数达200余人,志愿者里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热心群众、还有的是老党员,他们都发挥余热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服务中提升自我,致力于自我管理新模式创建,也对自己能为建设实力马桥、生态马桥、品质马桥、和谐马桥出力感到自豪。

五、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上下联动,圆满完成全年度的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训中也碰到的一些问题,如培训年龄较大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有一定的时间差、培训时间与工作相冲突等问题。而且,农民素质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我们上下联动、共同配合,同时配足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经费,以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六、今后培训打算:

农民素质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尤其是长抓不懈。还应继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2、继续开展蔬菜种植、水果管理技术为主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3、加强与结对单位的联系,如经编实习工场,落实已经达成意向的各项工作。4、加强与市各培训基地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多渠道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5、进一步完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制度,规范农民素质培训档案。

                      海宁市马桥街道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

                                       二0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